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 喜看苏陕协作新变化

喜看苏陕协作新变化

2025-01-16 16:51:00
陕西日报
分享:

近年来,在江苏和陕西由点到面、由产业到产业链的协作进程中,陕西一些经济体量偏小、产业支撑不强的县(市、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修脚致富

前不久,来自江苏的冯小惠在紫阳县接受了修脚培训。“每个月收入1万元没问题。”1月13日,冯小惠说。

“紫阳修脚师”是全国知名劳务品牌。修脚足浴产业劳务收入占紫阳县劳务总收入的70%以上。

为把品牌做实,紫阳县利用苏陕协作项目资金,出台人才培训、产业扶持和企业培育扶持政策,打造“一县三中心”,即建成全国修脚足浴产业聚集县、全国修脚足浴企业运营中心、全国修脚师人才集散中心、全国修脚足浴配套产品供应中心,推动产业长效发展。

紫阳县累计举办修脚师培训班700期,4.1万人接受培训。眼下,全国30%的职业修脚师出自紫阳。

为把品牌擦亮,紫阳县注入苏陕协作项目资金8000万元建设紫阳高新区修脚足浴产业园,主体已经完工;投资苏陕协作项目资金400万元新建紫阳修脚师就业创业示范园,运营集免费体验、招聘就业、技能鉴定等于一体的修脚足浴平台系统。

截至目前,紫阳培育修脚相关企业130余家。陕西郑远元专业修脚保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累计开办修脚店2.3万家,年综合营收达260亿元。

从产业扩展到产业链,紫阳抢抓机遇,招引艾草、制药、花椒、织袜、服饰、鞋业等相关企业落地。其中,修脚刀片生产企业年产值8000余万元。为强链延链,紫阳还建成中医药现代农业园区9个,发展经营主体46家,累计种植中药材20余万亩。

不仅是“紫阳修脚师”品牌,陕西通过苏陕协作机制培育壮大“镇安月嫂”“旬阳建工”“山阳辅警”“周至园艺师”“丹凤厨工”等多个知名劳务品牌。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育特色劳务品牌97个。

直播带货

在旬阳市城关镇鲁家坝物流快递园区,叉车载着货物来回穿梭,员工井然有序地分拣快递。鲁家坝物流快递园区是集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物流快递园区。

如今在旬阳,市镇村快递服务全覆盖。快递行业的发展,得益于电商的崛起。

近年来,在江苏常州对口帮扶和苏陕协作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旬阳直播带货风生水起。

“家人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国桦农业’直播间。”神河镇成立了旬阳市首个镇级电商服务中心,搭建“国桦农业”直播间,镇干部化身主播推荐农产品。

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旬阳趁热打铁举办培训班,聘请讲师讲解短视频拍摄、剪辑技巧及抖音主播直播带货知识、数据分析等内容,推动电商人才队伍建设。

借直播春风,旬阳30多家富硒食品加工企业,联合陕南130多家企业组建营销联盟,抢抓苏陕协作消费帮扶机遇,搭建农产品对接市场的桥梁。

该联盟先后在西安和江苏常州等地建设实体店120多家,每年线下销售大量秦巴地区农产品。

联盟龙头企业组建了两个线上自媒体带货营销团队,与京东、淘宝、抖音、拼多多等17家线上销售平台和陕西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等主流媒体及网红达人协作,开展产品定制、开发、宣传营销和供应链服务。目前,线上粉丝量达200多万,年线上线下销售额达2.5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陕货入苏”,旬阳市政府统筹苏陕协作等项目资金1.2亿元建设富硒产业园,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30多家,建成肉类、蛋类、拐枣、香油等30条富硒食品生产线。

近年来,陕西根据江苏需求发展订单农业,甄选食用菌、有机茶叶等50余种优质农特产品,通过“线下展销+直播销售+微信小程序”模式向江苏市场推介。目前,借助苏陕两省各级展销平台,“柞水木耳”“紫阳富硒茶”“周至猕猴桃”“横山羊肉”等一批区域品牌在江苏打出了知名度。

“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按照“移民安置有房子、安置社区有厂子、社区工厂挣票子”的总体思路,宁强县用好用足苏陕协作项目资金,扶持各类中小微企业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兴办社区工厂,把企业办在群众“家门口”。

宁强县累计投入苏陕协作项目资金7314万元,打造了以阳平关镇子龙新区社区工厂、大安镇金牛社区工厂为代表的19个社区工厂。该县发挥资源优势,成功招引27家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社区工厂,产业项目涵盖服装代加工、电子产品加工、工艺品制作、中药材育种等。

汉源街道二道河村社区工厂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苏陕协作项目资金,引进3家企业落户。汉源街道七星池村用村集体经济积累和苏陕协作项目资金建设社区工厂,发展当地产业。这些村集体经济的收益将用于缴纳本村全体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奖励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让易地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宁强利用苏陕协作项目资金,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带动安置2075人就业,群众累计增收4000余万元;组织宁强县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为易地搬迁妇女开展羌绣培训,目前培训绣娘4000余人,带动1700余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

在苏陕协作的加持下,陕西乡村振兴之路不断拓宽。(记者:郭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喜看苏陕协作新变化
相关栏目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