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朝天区聚焦织密织牢基层就业服务网格,优化就业公共服务站点布局,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样板间”,推动就业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助力“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构建“多层次”服务矩阵。结合人社公共服务标准化和“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在外来旅居人员密集、特色产业集聚、就业服务需求突出的曾家山片区探索构建镇级有窗口、村(社区)级有站点的就业服务矩阵。截至目前,以荣乐养生谷、地龙坝民宿集群、大竹蔬菜产业园等为重点服务范围,建成曾家镇、李家镇、两河口镇等镇级就业服务窗口3个,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能办”建成零工市场、就业驿站、“一站式”就业服务站等9个,设立“小区办”“楼下办”服务站点2个,统筹资金90万元在曾家镇大竹村新建就业帮扶车间2家,吸纳群众就近就业4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8人,月增收3000元以上。
打造“零距离”服务格局。探索构建“零工市场+就业驿站+就业服务站”服务格局,合力保障基层就业服务供给,下沉职业介绍、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45项。同步健全完善三级劳务服务体系,构建“用工主体点单、专合社派单、社员接单”服务模式,培育139名劳务经纪人,动员1.8万人村(社区)闲散劳动力加入专合社,开展劳务对接3.5万人次。统筹基层工作力量,安排资金143万元用于购买乡镇劳务专合社劳动力基本情况信息、公共就业信息收集等服务,有效激发乡镇劳务专合社服务积极性、主动性,建立起在外农民工信息7万余条、公共就业信息4800余条、劳动力基本情况信息11万条的“三本台账”。
构建“一站式”服务模式。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群众就业意愿,打造“一站式”就业服务模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天候就业服务。配备服务人员42名,统一实行“柜员一窗受理、后台分类审核、结果统一反馈”业务集成办理模式,同步推行全程网办、上门代办等服务,全年主动靠前服务2万余人次,服务满意率稳定在99%以上。通过定期产才供需对接,8场次靶向招聘,促进布谷布谷民宿、四季文旅、山有味等22家重点企业“厂门口”引才500余人。在曾家山片区借助三级劳务服务体系数智化平台“蜀我·会找活”,发布“家门口”零散工单5000余个,依托“曾家山民宿管家”“曾家菜帮厨”等特色劳务品牌,组织技能培训20期,开展“直播带岗”“送岗下乡”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4场,促进曾家山片区3500余人“家门口”就业。
意见收集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